第壹小說 > 1850美洲黃金大亨 > 第四百五十章:自行車
  “假使太平洋鐵路修筑完成,您覺得,以現在南北方劍拔弩張的形式,德州能用得上這條鐵路嗎?”梁耀緩緩說道。

  “雙方一旦撕破臉,我想不僅鐵路,恐怕南方的各大港口,也都會被北方的海軍封鎖。屆時德州,就算有再多的棉花,煙草,甘蔗,也只能爛在倉庫里。”

  梁耀所說的南北雙方撕破臉,就是南北之間爆發內戰。

  南北內戰在美利堅并不是諱莫如深的話題。

  恰恰相反,此時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的上層都很喜歡把內戰的事情擺上臺面上來談。其中多少有些互相威脅的意味。

  北方認為以自己占據了廢奴的道德制高點,經濟體量和工業水平又碾壓南方,他們能夠輕松地打敗南方的蓄奴州。

  而南方則認為,南方的將軍和士兵久經沙場,訓練有素,人民武德充沛,一旦戰爭爆發,他們能夠將北方老打得找不著北。

  況且南方是歐陸英法等國的原材料倉庫,就拿棉花這一項來說,無論是英國的紡織業還是法國的紡織業,都離不開南方物美價廉的棉花。

  一旦開戰,南方不是在孤軍作戰,他們能夠獲得歐陸國家的支持。這是多數南方人的看法。

  簡而言之,南北雙方都對自己能夠擊敗對方充滿了信心。

  現在還沒有人料想到,他們將要面對的是美利堅建國以來傷亡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

  哪怕是后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帶給美利堅的損失都遠不及這場內戰。

  梁耀的話讓貝爾陷入了沉思之中,不要說南北爆發內戰,哪怕是現在,北方的自由州也未必樂意讓他們使用北方的鐵路。

  至于梁耀所說的北方海軍封鎖南方州的港口,更是讓貝爾心頭為之一顫。

  以現在南北方的陸軍實力對比,拋開梁耀西部旅這個異數不論,南方的陸軍質量確實要比北方強。

  畢竟剛剛結束不久的美墨戰爭,美利堅參戰的主力是南方的軍隊。

  南方軍的士兵和軍官實戰經驗和戰斗素養都要高于北方的軍隊。

  但是在海軍方面,向來高傲的貝爾也不得不承認,南方的海軍確實不如北方。

  而且差距遠比南北之間陸軍的差距要大得多。

  開戰之后,只要沒有歐陸的境外勢力介入,南方喪失制海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南方的經濟,又極度依賴原材料進口......

  貝爾已經不敢繼續往下想下去......

  “可是,加州也是北方。”貝爾冷不丁地說道。

  “不,加州是西部。”梁耀非常干脆果斷地說道。

  “加州只想一心謀發展賺美元,不想介入南北之間的戰爭。如果加州和德州之間能擁有一條鐵路,德州和南方將多一個選擇。”

  貝爾的眼睛盯著地圖,梁耀這小子雖然管不住自己的褲襠,但他的思路還是很清晰的。

  如果加州和德州之間有一條鐵路,那么就算南方遇到了最糟糕的情況,即沿海港口被北方封鎖,他們還能夠繼續維持和加州的貿易,甚至把加州當成一個貿易中轉站。

  梁耀這席話也向貝爾表明了他的立場:至少加州不會與南方為敵。

  這對貝爾來說倒是個好消息。

  西部旅遠征婆羅洲成功的消息傳回美利堅之后,國內那些質疑西部旅,以及梁耀本人能力的聲音已經漸漸消失。

  就連自視甚高的南方將領,也肯定了梁耀的軍事才能。

  少一位強力的敵人,對南方而言確實是一件幸事。

  “這條鐵路確實很誘人,不過......。”貝爾依舊面露難色。

  “德州拿不出那么多的錢修鐵路,據我所知,太平洋鐵路第一期的攻城,你和范德比爾特就已經拿出了1500萬美元。

  再者,你們規劃的這條鐵路路線,有部分路段是要經過墨西哥的領土。”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人口不滿二十萬,現代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的德州顯然沒有加州那么財大氣粗。

  而修筑鐵路所需的資金,則是海量的。尤其是像太平洋鐵路,加德鐵路這種超大型的鐵路工程。

  “德州的難處我們也是知道的,只要德州能夠同意修筑加德鐵路,經濟方面的問題,我們樂于伸出援手。”梁耀信心十足地說道。

  “部分路段是要經過墨西哥的領土,這個問題我會有辦法解決的。”

  梁耀現在手頭的現金流也不是很寬裕,不過比之太平洋鐵路,加德鐵路的工期沒那么緊,只需要在內戰之前能夠完成通車即可。

  只要咬咬牙,這條鐵路還是能夠修得起的。

  “這件事情太大,我擇日和德州的老伙計們商量商量吧。”貝爾若有所思地說道。

  1855年年底,梁耀的聲勢浩大的船隊抵達了紐約。

  美利堅兩大富豪聯姻的消息,是本年度除了堪薩斯內亂之外的最大新聞,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梁耀還沒下船,繁忙的紐約港就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以及各大報社的記者。

  這些吃瓜的紐約市民和記者本以為梁耀在下船之后會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

  不過接下來的一幕卻出乎紐約市民的預料。

  梁耀卻騎著自行車招搖過市。

  自行車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18世紀末既已有之。

  紐約人對這種來自歐洲的新鮮玩意兒也不陌生。

  不過當時的自行車是木制的。結構也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

  顯然,這種簡陋的自行車其娛樂性是要高于實用性的。

  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自行車也在不斷完善,19世紀上半葉就出現了比較實用的自行車。

  1801年,俄國人發明了能夠使用腳踏板踩動,讓人的雙腳離開地面也能夠行駛的自行車。

  1817年,德意志人給自行車裝上的能夠變向的方向舵,使得自行車能夠改變行駛方向。

  這種能夠改變行駛方向的自行車被稱之為小馬駒。

  不過小馬駒在當時也只是上流社會們消遣的玩具,并未普及。

  1839年,蘇格蘭人麥克米倫制造出木制實心橡膠輪胎、前輪小、后輪大、坐墊較低、裝有腳踏板和曲柄連桿裝置的自行車。

  1842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在“小馬駒”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

  他在前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這樣一來,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由雙腳的交替踩動變為輪子的滾動。

  當時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近20千米,震驚了整個英格蘭。

  雖然彼時自行車代步效率依舊很低,但已經顯現出其實用的一面。

  到了19世紀60年代末,德國的斯圖加特就已經出現了后輪驅動,帶有鉸鏈飛輪剎車彈黃等部件的自行車。

  其形制和后世的自行車已經沒有了本質的區別。

  梁耀的到來將現代自行車的出現時間提前到了19世紀50年代中葉。

  梁耀胯下所騎的自行車名曰彪馬。

  是沃爾特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參考梁耀提供的設計圖,歷時一年研制而成。

  彪馬自行車革命性地使用上了帶有鋼絲輻條,鐵質輪圈的實心橡膠輪胎,車身以空心鋼管連接,靠踩動踏板帶動鉸鏈,繼而驅動后輪行駛。

  坐墊下方帶有彈黃以用于減輕震動。

  整車的重量比起完全由實木制成的自行車要輕便了很多。

  在形制上,彪馬自行車和后世的現代自行車已經相差不大。遺憾的是以當前的科技水平,梁耀還無法解鎖空心充氣橡膠輪胎這一科技,只能使用實心橡膠輪胎將就使用。

  由于梁耀是來紐約結婚的,因此在自行車前方儲物筐處專門結了紅彩用以裝飾,他本人也罕見地穿上了紅色的西服。

  不過比起后世的自行車,彪馬還是不夠協調與穩定。加之紐約路面凹凸不平,沒有加州的瀝青路來得平整,只一會兒,梁耀的屁股便被震得發麻。

  騎自行車的舒適程度還比不上騎馬。

  但在19世紀中葉中有一輛能夠在平坦路面上飆出十五六公里時速的自行車,那還要什么自行車。

  梁耀騎著彪馬牌自行車,帶著他身后多達百人的自行車隊在紐約的街頭風馳電掣,一時間成為了整個紐約最靚的仔。

  懂事的紐約市民乖巧地為梁耀讓出了一條道騎行,他們則在道路兩旁好奇地觀望著梁耀胯下所騎之車。

  見多識廣的紐約市民見過自行車,但行駛如此平穩,行駛速度如此之快的自行車,紐約的市民還是第一次見。

  他們對這種全新的自行車充滿了好奇。

  梁耀的自行車隊一面騎行,一面抓起自行車儲物筐內滿滿當當銀幣美分撒向人群。

  后面的隊伍則向兩邊的人群拋灑紅紙包裹的糖果,遇到孩童多的地方還不忘多撒上幾把。

  紐約市民一面哄搶銀幣糖果,一面向梁耀招收歡呼,并送上誠摯的祝福。

  記者們則是手忙腳亂地架設好相機,以捕捉下這一精彩的瞬間。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之后,梁耀終于抵達了范德比爾特的莊園。

  梁耀走下車,拍了拍生疼發麻的屁股,將自行車停在一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